周青平:深耕牧草育种、草地改良的侨界专家

时间:2025-01-26     来源:成都市侨联     点击量: 分享: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存在区域植被退化严重、生态治理难度大、草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周青平教授带领团队师生从气候变化到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入手,经过潜心30多年的科研探索和研究,系统研发和集成了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重建关键技术,提出了沙化治理有效的植物沙障模式,根据不同地区沙化草地的退化特征,因地制宜利用多学科交叉集成了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模式,为青藏高原生态治理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周青平团队师生先后完成的研究成果“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明专利“一种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方法”已成为四川省科技援青重大项目“高寒典型沙化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构建的草-药-灌沙地综合治理模式已成为当地沙化治理的主推技术,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周青平教授围绕青藏高原草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鉴定、入库保存、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利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收集草种质资源3700余份,建立了资源圃和资源库,构建了披碱草和燕麦的核心种质资源,先后培育出青牧1号老芒麦、民大1号老芒麦、同德小花碱茅、青海扁茎早熟禾等新品种15个。上述成果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些品种先后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畜牧业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项目中推广应用,已然成为我国高寒牧草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的主导品种,在青藏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治理重大工程中,草种用量占到80%,累计推广面积达4000多万亩。此外,团队开展了青藏高原燕麦饲草高效种植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创新了科学施肥与燕麦高产栽培种植技术。

周青平教授制定了《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高寒湿润区饲用燕麦加工与调制技术》等8项技术规程,为青藏高原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饲草加工提供技术保障。周青平教授先后为西藏、青海、新疆和四川的16个贫困县连续多年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培训120余次,常年行走在民族地区,通过“种优质草、养良种畜”的科技服务活动,将产草量高、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等新品种带到田间地头。通过“一对一”帮扶红原县下哈拉玛村、壤噶夺玛村等国家级贫困村的20户贫困户实现了户均人工窝圈种草面积2亩,户均补播草地8亩以上,年示范面积达到500亩以上,人工饲草地亩产750kg以上,超过天然草地的10倍,缓解了牦牛冬春缺草掉膘的问题,提高了牦牛幼畜繁殖成活率,增加了乳牛日均产奶量,实现户均增收万元以上,辐射560余户牧户开展了燕麦高产草地种植,发挥了良好的科技服务带动作用。

周青平教授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团队教师多次获“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获红原县驻村工作队队员”“四川省教育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陈骥:向世界播撒中医药火种 护佑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