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川渝两地持续发热的命题,在2023年省两会现场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代表委员们有着诸多的期待和建议。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成渝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重中之重。”省政协委员江欣国在调研中发现,成渝欠发达地区普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干线建设进程缓慢,路网覆盖度和空间连通度偏低,不仅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从整体上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出现滞后。该问题的首要原因,在于欠发达地区难以凭借自身财政能力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难以凭借发展现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同时,成渝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功能难以匹配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比如,交通基础设施缺乏严重限制了产业的市场半径,从而降低了地区特色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也增加了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的难度。
江欣国建议,组团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提高区域交通可达性。区域欠发达组团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应联合推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枢纽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区域间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各地区可依据自身产业发展和城市需求,优先关注于重要联通设施建设、断头路治理和区域路网的逐步加细加密,提高本地交通可达性,兼顾交通对生活出行及物流运输的服务能力。欠发达地区可首先梳理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利用既有交通资源,制定符合各项产业运行特点的交通管理方法,如货运通道管理、农林牧产业运输车辆管理及特色产品绿色通道管理等。其次,根据地区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兼顾城镇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城区交通管理措施,如增加交通安全设施及规则,实施灵活的城区骨干路网管控,加强高峰期居民出行管理等。同时,要注意面向产业及面向生活出行两方面交通管理在实施上的协调性,形成有机且高效的交通管理体系。
江欣国,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金牛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